不一样的分析书:《财务报告与分析》
在没有收到《财务报告与分析》的书之前,一相幻想着它的内容。之前也看过其他相关专业书的财务报告与分析的书,报告自然与三大报表相关,分析与同比、比率、趋势等分析方法自然相关。当收到知行社由管理员争取到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福利丁远教授等著作的《财务报告与分析》这本书时,彻底蒙晕了,讲的不仅仅是报告与分析,还有什么呢?
财务人员的人员的价值如何体现?2014年开始“管理会计”这个名词就火过一阵,每一年也会有“管理会计”相关的年度论坛高峰会,从这高峰会里,可以看到管理会计的一种趋势及发展的深度。
自身并未与财务脱离,也一直在思考财务人员的价值最终体现。从最开始的出具报表,到报表分析,再到内部管理报表分析。不管是哪一层次的报表分析,终究是走向了分析。分析是财务人员的价值的最终体现吗?应该从分析目的上最终体现出来吧。分析只是手段,或者说一种工具,分析的目标才是分析的最终想要的结果。反过来,分析目标是否可理解为财务人员的价值最终体现呢?
在阅读《财务报告与分析》的这本书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本人阅读的相关专业书太少了,所以本书多处新奇。
新奇一:概念性图表多
例如:现金泵循环理念带动的财务资源市场。
现金泵循环:正常商业模式资源à会计到企业活动的描述à企业与资本提供者之间的资本和会计信息流动。
(从现金泵循环到获取会计信息,然后是填充了财务资源市场,从而有了报告:目标、行动、结果、关键事件、绩效、前景等等。)
新奇二:本书章节框架更像是一本教材。
在第一次接触亨格瑞的《成本与管理会计》第13版教材以后,就喜欢上了教材。瞬间明白了教材与非教材的区别。教材章节的最后一般都会有练习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完一本书,觉得很好,可是又感觉自己没有吸收好。其实更多是因为,只是接收,而非吸收。吸收是一种消化。很多种说法一个意思:接收书里的信息,消化成自己的内容。这个消化更多时候就是一种总结或者反馈。而练习,刚好是一种消化过程,章节关键点的提升。
新奇三:超出了财务报告与分析的内容。
生活节奏太快,甚至于网络信息的泛滥、微信公众号的短文,很多时候,更倾向于简短而直接的内容——直奔主题就好了。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多内容都超出了财务报告与分析的框架。例如:商业视角、会计史、会计分录甚至于看到有一些章节主题都是有些蒙。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然后翻了翻这本书以后,总结:自己见识短,倒挑剔作者啰嗦。
曾经有个人问我:你知道贵族与暴发户的区别么?一脸蒙逼,组织语言:贵族就是祖祖辈辈都有钱的吧,暴发户就你有钱的。那人一脸深沉的说:没错,就是底蕴。
总结:这是一本有底蕴的书籍。有些内容没看完,有些内容看不懂。有些图表比文字理解起来更费脑,完全就是一种考验呀。
最后非常感谢知行社的福利、管理员哥哥姐姐们的付出、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好书、知行社小伙们打造的一流学习与前进的氛围让小小的我坚持不懈……
题外话:经常看到一些小伙伴们求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最好的资源在哪里?不是度娘告知,也不是谁谁谁推荐,最好的资源在书里。当你遇到一本好书,一本好书里肯定不会少于三本除书名以外的书名。即,作者自己看过的。例如,本人(当然我不是作者)在这篇文里,就出现过另一本书名。所以,每出现一本书名的时候,其实都是一种推荐。当自己觉得见识多的,可以翻翻本书(《财务报告与分析》)的参考书目,每一章后面都有。然后…就涨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