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eran0451 于 2015-11-5 00:08 编辑
2014年,对于中国管理会计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被称之为中国管理会计的“元年”。今年我在10月16日和11月3日先后在现场和网络端参加了IMA组织的《第二届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高峰论坛》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年》论坛,接触了这么多大师的思想的结晶,让自己最大的感觉就是飘在云端,回归本职工作,则需要结合单位发展阶段的实际,运用战略地图等工具,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为达成企业的战略服务,寻找脚下的路。
我与管理会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不是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求学时浑浑噩噩的整天钻在了自己喜欢的疯狂英语的那方世界里,而是在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读研的时候,学习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教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主讲欧佩玉老师更是对ABC作业成本法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结合她在本领域内 研究让我们对全面预算、作业成本法和标杆管理等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课后阅读的资料里知道了于增彪教授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见贤思齐心潮澎湃。次年我在学校获得了了IMA发放的奖学金并参加了CMA的考试,深入学习了预算、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职业道德等内容,并于2014年5月通过了CMA的考试。
纵观北京和上海的论坛,最大的体会就是管理会计与制造业的融合,海尔、中兴、TCL等等大中型国企,纷纷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优化企业的成本核算,以销定产、以销售来定采购计划、资金需求,以市场的需求的定价,来指导生产定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速建副所长《中国制造2025:转型与发展》中清楚的分析了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时也指出中国目前的发展,是前三个工业阶段以来,最近的跟得上世界产业转型步伐的一次,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有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郑丁旺教授所做的《从整合性报告、互联网+和工业4.0看会计的未来》更是把我们带入了如同科幻小说中的境界,我理解的郑教授提及的整合性报告就是财政部会计司在推广的XRB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可以实时生成所需要的财务数据甚至是财务报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将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到了那个时候,随着这些变革,大量的会计工作将被电脑所取代,到了那个时候,学会计的不懂IT或者学IT的不懂会计都无法胜任会计这一工作,听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相声里的“我是相声界唱歌最好的,歌手里面最会说相声的那个包袱”。后面还听了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亚太区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王亦东先生分享的汉高管理会计框架以及预算、业务转型控制、系统创新等管理会计在汉高的应用等问题。
听到企业老总和知名专家们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的时候,让我这个远程参与者保持了长期的飘飘然的感觉,真的感觉自己飘在云端。论坛里有的朋友提到了PPT不清晰或是因为上班的时候,经常被打扰的问题,我也碰到了,作为领军人才的导师田教授分享的现场照片来看,不清晰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现场摄像机的分辨率不高或是为了网络直播的顺畅,技术性地调低了分辨率。然而那么执着干什么呢?我们无舟船劳顿之苦,亦无需请假扣薪之忧即可享受便利的知识盛宴,是否该保持一颗平常心,高山仰止但也不妄自菲薄,回归企业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之路呢?找对了,路就在脚下!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