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uliping99 于 2016-12-6 11:26 编辑
财务人员的必备书-《营改增的大时代Ⅱ》读后感
正好想给公司财务部门同事做次营改增方面的培训,借视野知行社工作人员和中国市场出版社的赠书活动得到此书,如获珍宝。比起税务部门的法规条例式小册子和外面培训机构的营改增方面散点式的培训,这本书是全面而系统讲解营改增的方方面面。此书有679页,很有厚度,文字生动有趣不生硬,文章的小标题还有贴心的二维码链接,让人爱不释手,也成了我们财务部门的工作指导书。
营改增对企业而言各有利弊,好处在于:1、减少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税负下降;2、由于发票可以抵扣,增加了企业的议价能力;3、营改增一旦完成,全行业会形成抵扣链。弊端:没有办法核算进项的企业,或者科技企业等以人力为成本的企业将实际上吃亏。企业需要考虑哪些方面,怎样进行操作,且看此书如何细细道来。
从此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是: 1、 增值税法规的两个阵营:以《增值税暂行条例》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另一个是营改增适用的其他行业或事项,基于财税(2016)36号文件,使用时不能互相调用。
2、 营改增中年应税销售额的理解,年应税销售额是指连续12个月超过500万,所以是营业额达到515万元时才需要登记成为一般纳税人,这点公司就吃过亏,以为年应税销售额是是以公历年为时间段计算的,一个子公司就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了。
3、 关于价外费用的陷阱:如公司通过关联方代收款项,这块属于代收代付还是价外费用,要根据从技术和对经济业务去理解,要做好事前规划。
4、 关于总分机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争议:书中列出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20号文件,并举出此类实例,就当前此类争议,书中指出增值税的规则是纳税地与业务发生地不是重合的也不是一致的。我们公司当时在几个省份设置分公司时,担心合同、收款、发票全部集中于总公司,分公司的税务人员会来找麻烦。看了这书心里也有底气了。
5、 选择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比价: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和一般纳税人供应商,不同的情形下,书中总结了个比价的价格优惠临界点。这个简单易行,当然除了简单的比价,也要综合考虑商业因素。
6、 集团内无偿使用资金视同销售的问题:书中举出新疆国税、四川国税的意见以及财税(2016)36号文,书中提出意见,集团内使用资金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利率可以自己协商,只是一方征税,另一方不能抵扣,所以内部融资还是需要谨慎而行。
7、 不用区分兼营和混合销售了。实话说兼营和混合销售有的时间很难区分,比如电梯的销售,按照法理不可拆分的行为应该是混合销售,但是专门规定这个行为是兼营要分开记录分开交税。如果没有人为划分就是国地税之间的扯皮了,营改增后企业未区分直接从高记税,估计不会有企业弄错了。
8、 营改增对很多行业、税种及对会计核算以致企业商业模式有很大影响。财务人员不但要掌握自己所在行业的增值税计算,也要懂得上下游企业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才更利于税务筹划,不至于被坑。比如企业去酒店培训,是开具餐费、培训费、住宿费、会议费,税率不同抵扣也不同,有些能抵扣有些不能抵扣,这个都得计算权衡,以免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面对营改增,有些企业是采取降价策略,收入减,应税所得额减,所得税减。有些企业是转嫁给消费者,税局也会通过所得税收回一部分。这个定价不是单纯的税务问题,要看哪家的议价能力更强,商业上的因素比纯税负对定价的影响更大。发票管理是营改增之后财务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势必要加大管理的成本。
2016年全面推行营改增,营改增虽然只是税种变化,但它牵扯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改变,涉及科目增多,核算要求也提高,对于企业的全面经营状况缺乏了解,在税改新政下非常容易导致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容易导致偷漏税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全面掌握营改增对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影响变化。学习营改增,可以从此书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