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野思享会进行到了70期了,这种坚持一方面体现了视野网管理者们的一种不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同行网友们共同的期待。第70期的分享更是将思享会推到了一种高潮。至少在我而言,听了这个分享感觉到了猫王在职业判断方面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和高深的功夫。
虽然平常所在岗位或从事的职业并不相同,但我感觉,无论是内审还是外审,或者就是资产评估或管理咨询吧,都存在着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细节决定成败、认真铸就功夫,比如比较和对比发现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许我们很多朋友听了内审精彩的课程之后就似乎感觉这个工作有意思,有挑战...。但其实这仍然是一种误解,我们不必是追风和追新,因为那些共同的原理性和方向性的知识和技能本身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岗位工作之中,留心一下就会发掘出来,每次的发掘也会让自己感觉到了那种创造发现的快乐。
内审工作本身是枯燥的,但类似离任审计中立于其几个重要的经办事项为线索的延续剖析和发现、固定资产从标签的鉴别中发现细节差异并最终发现以国产代进口的情况,还有那另辟蹊径的竞争力分析等等,这些案例无不体现出“一滴水见太阳”的功夫,同时,跟体现了内审人员的责任心,他们目标明确那就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和效益,他们善于观察那就是在熟悉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运用常识并采用平常人们容易忽略的细节透视来发现问题,于细微之处推总体情况,并判断出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说,工作的乐趣往往也正是在这里,通过研究、思考、论证、验证最终找出问题的实质、选择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来最终定位问题并解决之。
审计,无论是内审还是外审,共同之点是获取证据、分析证据、形成证链、作出判断。而在方法方面也要相通之处,比如运用观察、访谈、追问、讨论、推导、分析性复核等众多的手段将问题发现处理,将薄弱环节披露处理。而从本次课程分享中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恰如“药材”都只是基本面和基本要素,真正让数据说话的还得靠“思路”和“目标”来串联的,这些思路恰如中药中的“药方”,而某个细节就是“药引”。我们这么说看上去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了,但值得注意的,认识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因为,对症下药才是根本。
内审之中,过程控制也是关键,有的时候虽然发现的迹象了,也分析了影响了,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很可能会导致“深入宝山,空手而归”的局面,内里的原因大约是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才能最终图穷匕首见,证据,只有形成链条,相互印证,逐步提炼,剥丝抽茧,最终用实证来给问题定位和作出影响判断,才能算是有了效果了。《神探狄仁杰》中,断案过程中,狄仁杰有几句台词很有意思--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个初步结论还需要看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才能确定,元芳,你怎么看...。
审计之中,我们往往喜欢考虑自己的程序是否履行了,这样的紧紧抓住程序是意识虽然是为了防止自己审计程序不到位而导致的疏漏,但也同时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或者说,形成了思维的定势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是紧张的,却缺少了放松,而没有了放松,我们也会很难去发现和自觉的去注意到那些细节,本次课程分享中,猫王很多细节的注意都让我们感觉到这太伟大了,我们心底里考虑也会说,如果我们自己去做,能不能发现和注意到这些呢,然而,我们说,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肤浅的,因为,如果我们不学会在审计中适当的放松,我们可能根本无法去发现这些的。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叫《在哈佛商学院学不到的经营之道》,作者是一个经营管理和谈判高手,他对于成功谈判的感觉是: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下通常是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的,而谈判本身就是一种让步,谈判意见的最终达成往往是茶歇放松的情况下实现的。
各类专业各中行业,特殊性是有的,也更有共性,我们听了某个课程之后可能会激动,可能会想象着有样学样的去做,或者说准备去参考,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我想,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这些案例背后的实质和共性,可能下一次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会有发现的。职业需要养成习惯,而这种习惯除了要去做中体验外,更需要去领域,将书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迷茫。
先写这点,期待下期更多精彩。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